top of page

20/3/2024 失意的人生階段

【失意的人生階段】


在周六的學生自殺問題研討會中,有很多人都質疑為什麼年青人的意志那麼薄弱,但平時他們是非常敢作敢為的。


是否有遺傳,還是社會渲染的自殺文化呢?我認為與青少年階段的心態有關,在兒童中期很多人都渴求得到別人的讚賞,尤其是學校會對好表現的給予很多具體的獎勵,所以大部份人都很重視做得好來得到別人的欣賞。

從尋求欣賞的階段,就會進到努力引起別人注意的階段,青少年重視自己的容貌和衣着,再加上生活及興趣的技能,盡量在同輩中成為一顆明星般被注意。

當然,失意的人也很多,然而不少人仍在這方面很努力,進而去到表現自己力量的時候,在社會青少年沒有具體的權力,然而能力也成為權力的代替品。

有些青少年已經一早被認同是未來領袖。

在這幾年的尋求讚賞、引起注意、建立權力的階段,不少失敗者對於不被認同就採用了報復的示威態度。例如不合作,甚至搗亂,盡量令到這場比賽成為不公平。

因此有成就者容易被抹黑,甚至被否定成就。

然而這個階段不會很長,因為發現報仇無效仍然是那麼大的無力感,因此就退而成為放棄的生活態度。

不去奮鬥,其實已經是一種慢性自殺了。

我鼓勵家長們參考上述的五個步驟,先去學習了解和接受孩子,至於如何使他們回歸奮鬥自強就需要家庭和學校合作了。


今早喜藥團科榮分享 :

星期日早上,我想起這天是癌症弟兄離世一年的日子,追憶一同在信仰路上和抗癌路上彼此撑扶的點滴。在書櫃上拿出他的安息禮記念冊,又慢慢細看過往Whatsapp的對談,有不少十分美好的生活片段:我和太太與他和兒子踏單車,兩家人去南生圍拍照,一同放航拍機攝錄廣闊大海山脈,一同吹口琴,一起談信仰等等。彷彿他仍然在世上活著似的,可以回來聚一聚。現今常有移民外國的友好可返港敍舊,不少也只是闊別一年。心裡想如果逝者也能像移居者那樣透過視像通話或回來探望那就好了。現實當然没有可能,再想到弟兄的父母、弟妹、妻兒,我就不禁潸然感觸,他們一定比我更思念他。

記掛他的母親,於是我就打電話向她問安閒談,又約她遲些見面飲茶。她說已與媳婦和孫兒到過兒子的墳前禱告和思念。 弟兄使人留下深刻印象,他細心又重情義。記得有次他為結婚十周年想預備一首歌,Make You Feel My Love https://youtu.be/1SyveuliZHw?si=g5ynKfrGPF0gOPk8 ,在晚餐慶祝時奏給妻子聽,當時他正要為醫治癌症接受治療,又要返工,想放工後來我家學習口琴吹奏,希望一個月速成,他視這為非常任務,但最終他是做得到的。又有一次他希望鼓勵同樣患肺癌的同路人繼續治療,去視察這癌友家附近可會有安全舒服的山徑,一起行山,做些運動鍛煉身心。現在我複診、吹口琴、行山和讀到某些聖經經文,不時會發現他的影兒。主耶穌那時與我們同在,怎樣安慰鼓勵我們向前邁進,現在也一樣不變,我感到與逝者在主裡是持續結連的。曾在生活裡領受主的恩惠仍然有,祂召我們來到現世的使命仍可延續及承傳,然而,我們和逝者是要重新安頓一個心靈位置,這個地方只有主耶穌可以幫助我們再次相遇。在世是不能再相見,但在心靈世界中是彼此相近,終必在永恆中一起。 求你(神)使我們早早飽得你的慈愛,好叫我們一生一世歡呼喜樂。求你照著你使我們受苦的日子,和我們遭難的年歲,叫我們喜樂。願你的作為向你僕人顯現;願你的榮耀向他們子孫顯明。(詩篇90:14-16)


今天科榮分享一首詩歌【住在主裡面】

「如同枝子與葡萄樹緊緊相連」

「住在你裡面」

「領受生命活水泉源永不枯竭」


附上科榮提及的弟兄於旅行時抽超迷你口琴扭蛋的拍照。他深深記念著這弟兄那份真摰的情懷。


好友

余德淳

二O二四年三月二十日(星期三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