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的使命】
剛剛今天上午在城市大學擔任一個演講有關學童精神健康的演講。
七月份有很多服務孤兒及單親家庭的義工訓練聚會,這幾天我需要預備大量有關家庭變故的題材。
我閱讀不幸家庭孩子們有較多尷尬和妒忌的情緒,在與人交談自己的家庭背景時,他們的自我意識都是較為隱藏的。
坦誠的有效溝通教法,就是幫助不幸的孩子說出他的痛苦滋味。意思就是沉下去的感受如果遇上自己信任的人,這些沉下去的感受會浮上水面,自己就有機會重溫以前的感受經歷。
成功的照顧者不是要不幸者改變感受,因為我每個感受都有它的價值。
例如研究恐懼,我們發現恐懼的價值是刺激最相關的情緒,就是興奮的心情。
比賽充滿了賽前的恐懼,但到比賽場地心情又會變為興奮,通常勝利的一方就是有這種情緒轉移。
然而恐懼的壓力,也使人身心虛弱;缺乏鼓勵的孩子麻痹了自己的脆弱,但是也同時麻痹了自己的快樂。
他們在人生競賽過程由頭至結尾都是一種失敗者的心態,果然在落敗之後他們說不出過程中絲毫的快樂感。
經歷過受家庭變故影響的孩子,他們所受到的壓力損害了他們的記憶海馬體,常常用高度警覺和容易衝動來對待別人,所以很容易發脾氣或者說詆毁自己的說話。他們在判斷生活的情況也容易出錯,常常說對方不懷好意,然而錯誤的頻率比想像中還要高。
我輔導敏感孩子的方法,就是叫他們想想對某一個人的第一個印象,然後檢討這些第一印象到現在是否證明不是準確的。當他們承認常常都有錯誤判斷別人就會同,習慣對自己的衝動停了負面的思想。
悲觀的孩子如果能夠把自己壓抑的想法釋放出來,他們將來還有信心去關心其他不同的人呢!
好友
余德淳
二O二四年六月二十九日(星期六)